:::
News & Activities
公告及活動
-
2019-04-22 13:54:12
華語教學海外圈粉 美國男大生:我愛台灣ㄣ>
美國加州橘城的柴普曼大學4月11日有一場不分族裔、跨越世代的台灣文化日活動。有位白人男大生艾爾德身上披著中華民國國旗,笑著向記者表示:「我愛台灣。」 據《CNA》報導,在加州陽光之下,柴普曼大學(Chapman University)圖書館前廣場,掛上大大小小的中華民國國旗與美國國旗。在攤位上提供台式麵包、珍珠奶茶等美食,還有撈金魚、套圈圈、毛筆字、吹畫、踢毽子以及客家紙傘彩繪等互動遊戲。 表演活動更是跨越多世代、多元族裔,從9歲到90幾歲都來參與。如30名不同膚色的小學生穿著傳統的中華服裝跳舞; 趙苡廷在這裡任教第4年,教授的課程為外國語文與文化系所開設,她除了教室上課之外,也經常在校園內推廣台灣的文化,每年暑假帶著學生去台灣遊學一個月喔。 趙苡廷向記者分享語言教學的理念:「文化是一個引子,學生們愛上了這個文化之後,自然就會喜歡去學習語言。」 最佳案例是站在台上主持的大三學生瑞奇‧艾爾德(Ricky Elder,以下皆音譯),他身上披著中華民國國旗,還特別取一個中文名字叫翁小周。 翁小周前年跟16個美國大學生同行,在趙苡廷的帶隊下,到台灣遊學一個月。他們走遍台中、台北等各大景點,親身體驗坐公車、搭高鐵、逛夜市、吃火鍋等在地活動。 翁小周表示,雖然只有短短一個月,但是已經深深愛上台灣。他最喜歡台灣豐富的歷史文化,美食則最愛臭豆腐。他回來以後跟幾個同學一起創立了「台美學生會」(TASA),目前擔任會長。 柴普曼大學國際學生事務處的國際長克麗斯廷‧畢佛斯(Kristin Beavers)表示,校園中幾乎每個月都有台灣文化活動,最可貴的是,可以看到當地社區熱情參與,台灣文化在這裡能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當日活動由加州柑縣台美商會暨青商部和柴普曼大學台美學生會聯合舉辦,出席者有駐洛杉磯辦事處教育組組長藍先茜、柑縣台美商會會長張欣珠、橙縣文教服務中心的主任楊海華、僑務委員許清松,以及僑務諮詢委員林翠雲等人。 -
2019-04-19 17:13:35
國教院最新「華語文語料庫應用系統整合入口」新上線,歡迎多加利用!ㄣ>
國教院整合最新科技與華語文結合,「華語文語料庫應用系統整合入口」集結國教院目前12套系統,內容豐富,展現我國華語文科技軟實力,可提升語文研究力與實用面效能,歡迎各界能多加使用! 請進入網站連結:http://coct.naer.edu.tw/ -
2019-03-19 14:34:07
加州教育廳頒發雙語徽章鼓勵雙語學習ㄣ>
為鼓勵高中畢業生能流利地聽、說、讀、寫英語之外的語言,美國各州幾年前開始推動為符合所定資格的高中生頒發「雙語徽章」(The Seal of Biliteracy),以認可他們在各方面學習和運用英語及另外一種或多種語言的技能。這對於學生日後升入大學或尋找工作機會十分有幫助。 加州教育廳推行的「州雙語徽章」(State Seal of Biliteracy,簡稱 SSB)計畫是根據2011年的議會815法案(AB, Assembly Bill)由州長簽署並制定於加州教育法(California Education Code sections 51460–51464),並於2017年再根據AB 1142修正,於2018年1月1日起生效及其後幾年繼續執行。 加州在2016年獲得美國教育部頒發的獎項,被認為是促進多語教育的全國領導者。目前,超過27個州和華盛頓特區跟隨加州的腳步。2017年加州教育廳開始利用加州縱向學生成績數據系統收集SSB數據,各地教育機構(LEA,包括公立學校學區、私立學校或者公辦民營的特許學校等)可以選擇將這些數據作為他們的鼓勵升大學和職業指標之一。 SSB的目的包括鼓勵學生學習語言,為雇主提供識別具有語言和雙文化技能者的方法,加強團體間關係,確認多樣性的價值,並尊重社區的多種文化和語言。「州雙語徽章」是由州教育廳廳長按照立法中規定的標準頒發。2012年計畫開始實施的第一年時,有10,685名學生獲得了SSB,但到2017年的高中應屆畢業生中,就有46,090名學生獲得了SSB,在高中文憑上加上了加州教育廳認證的「州雙語徽章」,獲得徽章的學生數成長了四倍多。 雖然各地教育機構是否加入SSB計畫是採自願制的,具有流利多種語言一直是一項令人欽佩的技能,但在國際化和全球化背景下,雙語對於就業日益重要。有關SSB資格標準和更多詳細資訊可在加州教育廳雙語徽章網頁查閱,網址如下:www.cde.ca.gov/sp/el/er/sealofbiliteracy.asp。 資料來源:教育部電子報 -
2019-03-18 10:11:57
國教院慶成果展即日起展開-歡迎參觀「教育基礎知識研發成果展」 (3/18~29)ㄣ>
-
2019-03-07 13:33:13
非洲豬瘟防疫須知ㄣ>
教育部自去(107)年9月起多次函文各級學校及館所,宣導相關防疫事項,並透過海報、宣導單張、廣播及社群媒體等多方宣導並提醒師生注意防疫規定。 儘管教育部已多次函知各級學校宣導並提醒師生注意防疫規定,卻於近日仍然發生在臺就學陸生返臺入境違規擕帶肉品而受裁罰高達新臺幣20萬元罰金憾事。據此,教育部再次籲請大專校院向所有陸生及僑外生加強宣導非洲豬瘟防疫及處罰規定,不要讓此類憾事再次發生。教育部也將請學校關心報導中之違規陸生,協助其安心就學。 非洲豬瘟參考資訊: 中央災害應變中心-「非洲豬瘟資訊專區」 教育部全球資訊網 / 非洲豬瘟教育專區 -
2019-01-10 17:15:56
中美貿易戰下 學界:台灣華語品牌後勢樂觀ㄣ>
中美關係持續緊繃,學界人士指出,兩岸華語品牌間競爭,短期受到的影響不大,但長期來看,台灣多元、自由的學風,以及民主開放的環境,後勢成長可樂觀看待。 台灣師範大學國語教學中心主任沈永正表示,中美貿易戰到現在約半年左右,短期來看,來台學習華語的人數並未有明顯變化,但長期的發展,他們相當樂觀。 沈永正指出,2000年以後受益於中國經濟成長,來台學習華語人數呈現巨幅增長。一般來說,如果是為了商務溝通、交流,「相信更多學生會去大陸,學簡體字就夠用。」但如果想學到更深層的文化、要看懂古代典籍的話,就會選擇來台學習正體字。 沈永正表示,台灣學華語的優勢除了正體字,還包括學風較為自由、學習方式較為多元。長期來看,如果中美關係持續緊張,美國學生因文化、價值觀、信念等因素,可能會有更多人傾向來台學華語,而非到中國。 目前到台師大學習華語的境外生,仍以日本、韓國為大宗,但人數有稍微減少,可能與兩國學生出國學習意願有關。而越南、印尼則受惠於政府「新南向政策」,來台人數有明顯成長。 國家華語測驗推動工作委員會(華測會)執行長陳柏熹表示,中美貿易戰主要是政治上的事,對民間交流、接觸影響不大,畢竟學華語的大宗仍是商務人士。 不過陳柏熹也提到,中國一直以來是以國家力量主導華語學習,例如在歐美大學設立「孔子學院」,從教材、師資都強力介入。而台灣與歐美的華語交流,則是站在「協助」的立場,這樣的模式越來越被國際接受。願意報考華語測驗的人數逐年成長,現在每年已突破5萬人次。 根據教育部統計,2017年度來自美國的境外生共3868人,其中3222人是非學位生,主要都是來學華語,學位生則只有646人。這項數據與近2年沒有明顯差異。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